PRAYERS

"我们亲爱的姐妹,因其在罗马和非洲的多重而热忱的服务,在团体中备受爱戴和尊敬。" ——安德肋·黎加迪对罗莎·萨拉奇尼的追忆

葬礼于2月5日星期三14:30在特拉斯提弗列的圣玛利亚教堂举行

若望一书 5:14-15
“我们对天主所怀的依恃之心就是:如果我们按他的旨意求什么,他必俯听我们。我们既然知道:我们不拘向他祈求什么,他会俯听我们,我们也知道向他所祈求的,必要得到。”
 

 

亲爱的弟兄姊妹们,
今晚,我们为病患祈祷,祈求他们得到平安和痊愈。我们每月都会怀着信心坚持这样做,求主赐给他们生命,更多的生命,求主赐给他们平安,更多的平安。
耶稣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地祈祷,要敲门,因为门会为我们打开。在《若望福音》中,耶稣关于祈祷的最后一次劝勉是这样说的:“到那日,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,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,因为父自己爱你们,因为你们已经爱我,又信我是从天主出来的。” 天父爱我们,天父垂听我们的祈祷。无论如何,我们永远不应放弃祈祷,即使有时我们的祈求像孩子一样单纯,而现实却似乎与之相悖。
我们刚刚听到《若望一书》的经文。我们对主充满信心,因为无论求什么,只要符合他的旨意,他都会听见。在希腊文中,这里的“信心”是 parresìa,意味着坚定的确信——我们的声音不会淹没在世间的喧嚣和冷漠中,就像许多贫困者的呼喊被世界遗忘一样,但他听见了我们的祈祷。
然而,有时我们可能会害怕或怀疑,我们的祈祷是否被垂听。或许,我们缺乏耐心去等待?有时似乎确实没有回应,是否因为我们的请求并未符合天主的旨意?耶稣在教导祈祷时,总是强调要宽恕。祈祷应当伴随着爱,而不是仇恨。
圣经教导我们,天主的旨意是要我们得自由——脱离罪恶、死亡、痛苦和奴役。因此,我们可以坦然地说:“愿你的旨意成就!” 这也是《主祷文》中我们常常重复的祈祷,这份旨意之中,隐藏着一种更伟大的爱。
圣经继续说道:“我们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,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。” 我们或许无法立即看到结果,但我们知道,一个深刻的恩典正在赐下,即使它有时难以察觉,但它是真实的。因为我们已在祈祷中求过,并且知道神已经应允。

 

就在几个小时前,我们的亲爱姐妹罗莎刚刚离世。她是团体中备受爱戴和敬仰的人,在罗马以及非洲(特别是乌干达)都奉献了自己多方面、充满热忱的服务。现在,我们不只是要回顾她的生平,更是要记住她生命的核心:她对生命的热爱,对福音的热爱,对团体的热爱。

我们当然希望她能与我们同行更久,因此我们满怀希望地为她祈祷。这份祈祷与她对生命的执着紧密相连,也与她和病魔顽强斗争的精神一致——她珍惜生活的每一天,直到最后一刻。
现在,我们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她的缺席所带来的空缺。这份痛苦是真实的,但我们也看到了主的慈悲,如同一层温暖的外衣,将她从病痛的寒冷中包裹起来。不,主并没有将她交在死亡手中,并未让她被恶势力吞噬。主赐给了她额外的岁月,或许是十年,甚至更多——在这期间,她尽管身患疾病,却仍然充满喜乐,也让他人感受到幸福。

主给了她更多时间,让她的信仰更加成熟,让她的爱更加丰盈。主也赐给她细心照顾她的姐妹们、慈爱的兄弟们,以及那些专业且全心奉献的医护人员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,尽管病情加重,尽管她一直保持尊严和独立的精神,她却学会了完全交托,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平安。
她的信赖,是一种成熟而深刻的信任——对主的信赖,相信主会将她扛在肩上,使她不至失落,并继续带领她穿越那道我们无法跨越的界限。我们唯一能够同行的方式,就是透过祈祷。
信赖主,才是对生命最坚韧的热爱。 因为主对我们的生命有着坚定不移的爱,我们的名字,包括罗莎的名字,都已被铭刻在主的生命册上。

我们悲伤,但并不绝望。
面对黑暗,我们仍怀有希望。正如保禄在书信中所写:
“弟兄们,关于已经睡了的人,我们不愿意你们无知,免得你们忧伤,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。因为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,那已经在基督里睡了的人,主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。”
因此,即使在痛苦中,我们并不在黑暗和无知之中。 我们知道,那些离开我们的人,包括罗莎,都将在主耶稣基督的带领下,被召集到主的怀抱之中。
使徒保禄以这句话结束,我们也当聆听:“所以,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。” 阿门。

安德肋·黎加迪